《一禅小和尚》精选书摘

要做花一样的人,在料峭的风中,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柔



师父,那两位施主为什么要啃对方的嘴巴啊?

他们那是有好多好多话要讲,但又不知从何谈起,所以啊,就嘴对着嘴,这样那些话就会自动流入对方的心里,省却千言万语。



愿善良的人,都被世界温柔以待。



不过父母就是这样,不管孩子走多远,都会一直等他回来。

你的家乡,是不是也有一盏为你而留的灯?



老伯,大家都这么喜欢您的花,你为什么不卖给他们呢?

他们喜欢的哪是花啊,喜欢的,不过是花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罢了,丝毫不知道珍惜。

花啊,花啊,就把你最美的样子,留给真正疼惜你的人吧。



师父说,世上有一些人,别人最放松、最快乐的时候,他们却最忙最累。



大概爱一个人很简单,懂一个人却需要时间吧。



愿天下所有小仙女,在家是千金,出阁是珍宝。



师父,众生平等吗?

平等的不是贫穷富贵,而是人格的尊严啊。



佛曰,人有八苦,生老病死,怨憎会,爱别离,求不得,五阴盛。生而为人,或许难逃其中,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姿态面对。


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功利浮躁的时代,描述这种功利浮躁的方式有两种:你可以说,成功学甚嚣尘上,快餐文化大行其道,令我们无暇驻足享受生活。仿佛总被光阴追着跑,一路奔波,貌似收获很多,抖搂行囊,却空空如也;你也可以说,窗前的花开了又败,头顶的月圆了又缺,四季的风吹过灵魂,这些你都未曾察觉。买了很久的一本诗集塑封犹在,静静地躺在书架角落积灰蒙尘,一如你现在落寞的眼神。


而我们相信,这世间一定存在着某些美好足以过滤尘埃,这就是《一禅小和尚》的由来。


之所以选择一禅这个形象,是因为他兼具了小孩子与和尚两种属性。说来惭愧,也许小孩子比大人更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。他们会为一朵花的绽放而惊叹;他们会蹲在地上一整天,只为观察蚂蚁如何把一粒米搬回家。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远远超过了正在建设这个世界的大人们。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子,只是随着年龄增长,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件事。没有忘记的人也耽于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,羞于说出口罢了。


和尚说起来是一个在人们印象中远离尘世的身份,在《一禅小和尚》中,我们让师父这个形象回归了古典:智慧而慈悲,既有投身红尘度众生的情怀,又有超脱于俗世的淡然。不一定处处都大智若愚,但一定时时都带着小和尚求知求索,这就是修行。


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,见自己,见天地,见众生。佛说的八苦都是这场修行里必经的劫难。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想不通的事情:风从何处来?到何处去?人死后到底归于何方?又要如何留住那些我们存在过的痕迹?这个夏天的蝉鸣与上个夏天有什么联系?每片雪花的脉络里是不是都藏着冬天的秘密?爱情的诡谲莫测要如何应对?还是这本就是爱情的意义?


佛曰,普度众生。我们自忖境界尚浅,不足以引领视听,所以这本书不会告诉你生活的答案,或许生活本就只有方向没有答案。我们会让一禅和师父带你看看一些事,见见一些人,聊聊生命的精巧与拙劣,谈谈生活给予我们的苦难与惊喜。我们愿意做一处港湾,邀你停泊,递上一杯清茗,让你休息片刻,于喧嚣中取一方宁静,于冷漠中取一隅温情,于灵魂的流离中取一处沉淀,于生活的兵荒马乱中带给你智慧的跫音。


天长水阔,见字如面,愿你在唇红齿白的年纪,不慌也不忙,敞怀拥抱自己纯净的灵魂。

评论
热度(9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一沐卿君 | Powered by LOFTER